真得太久没有更新自己的博客了。最近实在是忙得够可以。自己也觉得有些疲惫,但心情却无比的开心。我刚刚从农村回来。从马尼拉市区乘车到我所要去的地方,约要二个小时的车程,到那再转车到我所要去的地方,又是二十五分钟。在农村,我真觉得开心,虽然周遭的环境比不上马尼拉,但却让我能呼吸一点新鲜的空气。一切都是那样的自然,一切又觉得那样空旷,有人一定会问我去那干嘛了?其实只是去帮帮忙,挑战一下自己的英文。
事情是这样子的,上次有位信友来找我,问我是事可以帮助他们的公司充当一下口译者。我一听,兴趣就来了,口译,我从来都没有接触过的事情,纸上或书面上的翻译,已不是我所好奇的了,但口译,我却很有兴趣。经询问详情之后,我答应了信友的请,充当口译。上周日去马尼拉国际机场接了来自于中国的客人,我与客人们聊得可算是开心。他们也很健谈,一路上,我们没有停止地分享着各自的生活。由于周一还有课程,故周一我不能呆在那里,只有周二,四,五,我可以说与他们谈得相当开心。我的工作是,一边正确的将他们公司老总的要求向他们谈清,另一方面,亦要将他们的建议反映到公司老总的耳朵里。作为一名口译者,我感受到自己英文词汇的有限。他们的言语,我可以说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去翻译成英文了。可以说是百分之九十我均成功翻译出来了。但是一些行业专用语,却令我感到无比的头疼,还好,两位中国朋友体谅我的的苦楚,他们在要我翻译时,总会为我解释某些器材的用途,这真地帮助我不少,我可以用一些描述性的言语将某一个专业用词译出来,那样,公司老总亦会了解他们的意思。一连三天,我真觉得,从中学到得,是我在日常课本上所没有的英文词汇。我好开心地接受一切挑战,更高兴地是,藉着几天与他们生活,工作在一起,让我与他们建立了良好的朋友关系。两位中国人,很关心我,一位在上的游子,他们宁愿自己累点,也不愿意让我累着,老是说:“你就坐在那读书吧,我们有事会找你,事让我们来做。”但我却常常帮一些我能做到的。每次用餐,他总能顾及我的选择,总是无处不表现出一份关切。每次回到住处,他们总要来个电话询问一下是否平安到达了。真得,虽然是很简单地一句问候,也令我感到自己备受关心。口译,是份挑战,但也给我带来了无比的乐趣。
2009年11月29日星期日
2009年10月16日星期五
马上执行
自从上次在朋友的QQ空间中提及及评论教区长祝圣圣油之事后,那位信友立马便将整套相片连同我的评论删除掉。不由让我想起自己的论文,礼仪培育的重要,尤其是对司铎培育的重要。记得上次好友由港来此参加孙修女的画展时,便曾予我提及,现在真正的礼仪问题,不是信友参与的问题,而是司铎及修道人礼仪培育的问题。我深知,许多事,不能够立刻改观,但却并不意味着不能改观。而是要看我们怎样看待教会的礼仪。一位基督教学者,在其博客中,就曾提及,敬礼应该成为整个宗教生活的中心。作为一名基督新教学者,他一层层地分析了许多基督教中敬礼的问题,其实归根到底,诚如天主教般,仍是在礼仪的施行者。他亦在其文中重申基督新教敬礼的重要,但他忽略了一点,“归根”。他或许不敢归根,因为归根就会令他失去立论于基督新教敬礼观上,他只是归根于路德改教之时。
前段时间,很有兴致地与一位在罗马多年执教的教授畅谈长达两个多小时的礼仪,尤其是感恩礼。那位神父风趣的言论,触及我心。是得!礼仪诚如梵二一再重申的,是基督临在于天主子民中,而举行的祭献,亦是爱宴。二者相辅相成,而此时此刻,我们所参与的,是藉着礼仪性的祈祷文,而令自己偕同基督,进入基督,一同祭献。感恩礼的祭献幅度,不可忽视。而就另一方面而言,礼仪乃教会的行动,不是一个私人的举动。是故,司铎无权私自删改礼仪中的部份。神父一再强调一点:“礼仪庆典的进行,不是司铎,而是基督自己。唯有基督自己说你们大家拿去吃,,,你们大家拿去喝。。这不是司铎的言词,这是基督在最后晚餐中,藉着餐饮的形式,所说的言语,亦是他的命令。你们要这样做来纪念我。。。这是基督的行动,不是某位司铎的私自行动。教会首肯此点。”回观一些礼仪问题,我不免要问一句,难道那些神职们不懂么?诚如那位教授所言,他已经见怪不怪了。实在是太多问题产生。
前段时间,很有兴致地与一位在罗马多年执教的教授畅谈长达两个多小时的礼仪,尤其是感恩礼。那位神父风趣的言论,触及我心。是得!礼仪诚如梵二一再重申的,是基督临在于天主子民中,而举行的祭献,亦是爱宴。二者相辅相成,而此时此刻,我们所参与的,是藉着礼仪性的祈祷文,而令自己偕同基督,进入基督,一同祭献。感恩礼的祭献幅度,不可忽视。而就另一方面而言,礼仪乃教会的行动,不是一个私人的举动。是故,司铎无权私自删改礼仪中的部份。神父一再强调一点:“礼仪庆典的进行,不是司铎,而是基督自己。唯有基督自己说你们大家拿去吃,,,你们大家拿去喝。。这不是司铎的言词,这是基督在最后晚餐中,藉着餐饮的形式,所说的言语,亦是他的命令。你们要这样做来纪念我。。。这是基督的行动,不是某位司铎的私自行动。教会首肯此点。”回观一些礼仪问题,我不免要问一句,难道那些神职们不懂么?诚如那位教授所言,他已经见怪不怪了。实在是太多问题产生。
2009年10月10日星期六
费解的举动
挺有兴致地看着一位姐妹的QQ空间。那位主内姐妹很高兴地将今年所谓的“祝圣圣油弥撒”的相片放在网络上。当我打开时,我大吃一惊。依据教会礼仪传承,祝圣圣油乃是在主教主祭,且与教区司铎共祭的情形下祝圣的。但在图片中,主祭明明是一位教区长,即一位神父主祭。这就令人费思了。一名司铎,无论是否是教区长,或教区负责人。倘若主教出缺,在行政上,他可以代为处理一些教区事务,但在礼仪中,他永不是主教。即非主教,又何来的主祭呢?要知祝圣圣油弥撒乃主教主祭,在与教区神父共祭的弥撒中进行的。司铎在圣油弥撒中,应重宣成为司铎的誓愿。试问一位仅是分享主教司祭职的神父,是否有权接受另一位神父的司铎誓愿呢?
教会的礼仪传承注重着职务的不同分享。司铎所分享的,是主教的司祭职。在地方教会中,司铎协助主教处理某地区的事务,但这并不意味着司铎可以取主教而代之。倘若如此这般,那是否可以以司铎聚首共祭来祝圣主教呢?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细看之余,不免看到了中国教会的缺,其为首的,是司铎礼仪培育的缺。怎样的礼仪表达怎样的信仰。怎样的礼仪亦表达出怎样的教会。所以我很怀着百般的遗憾,在不牵涉任何不敬的情形下,给QQ相册中写道:“身为区长的神父,依照教会礼仪传承,无权在圣油弥撒中主祭。这不是任何‘牧灵需要’所能取得理由的。”由于牵涉到某些神长的利益,请允许我不要将相片传入博客中。希望这类所谓“牧灵需要”不要再在教会的礼仪庆典中发生。这根本不是什么需要,这就是在舍弃,在不要。
教会的礼仪传承注重着职务的不同分享。司铎所分享的,是主教的司祭职。在地方教会中,司铎协助主教处理某地区的事务,但这并不意味着司铎可以取主教而代之。倘若如此这般,那是否可以以司铎聚首共祭来祝圣主教呢?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细看之余,不免看到了中国教会的缺,其为首的,是司铎礼仪培育的缺。怎样的礼仪表达怎样的信仰。怎样的礼仪亦表达出怎样的教会。所以我很怀着百般的遗憾,在不牵涉任何不敬的情形下,给QQ相册中写道:“身为区长的神父,依照教会礼仪传承,无权在圣油弥撒中主祭。这不是任何‘牧灵需要’所能取得理由的。”由于牵涉到某些神长的利益,请允许我不要将相片传入博客中。希望这类所谓“牧灵需要”不要再在教会的礼仪庆典中发生。这根本不是什么需要,这就是在舍弃,在不要。
2009年9月14日星期一
参观
前些天与一位菲籍神父相约去参观上次未照相的圣堂。他欣然应允,并为我介绍更多。所以我心中甚是高兴。中午匆匆吃过午餐,我就在城铁站口,等另一位神父,却不想在入口处,神父对我说,他早已到了,正坐在下面,所以我就进站口,候车。到了古堡,再转城铁三号线,好拥挤呀!一点空隙就没有,空调开得太大了,直吹头,郁闷!动都不能动一下,一个转身都困难。终于到了站点。下了车站,傻眼了!这是哪呀?哪条路是进去的路呀?都怪上次没有记好路,还好,一发现有不对,马上回头,转来转去数次,终于找到正路,赶紧吧!要不就要迟到了。来到神父办公室,他先安排我们在他办公室的小图书馆小坐下,因为他正在为一位来自中国的神父补习英文。神父精通,我可以用精通这词,因为事实上就是这样子,他精通英文,西班牙文,拉丁文,以及中文。再加上闽南语与广东话,两种地方语言。他用拉丁文来诵念日课,以西班牙文与英文来举行弥撒。用中文与一些在此的司铎修女们聊天。工作之余,他就热心地帮助一些来此学习的中国神父补习下英文,但他默默无闻,所以许多人认识他,但却不知道他的名字。
约两点钟,我们进入他的办公室,一个小小的办公室,他结束了为中国神父补习英文的课程,与我们聊起另一位中国神父的需要。我们商谈,他亦给予一些建议,临近二点四十五,我们得要离开起程到大学的圣堂中看看。这是一间很是辉煌的圣堂,设计者采用了老风格设计祭台,更依罗马圣伯多禄大殿,以及一些大殿摆放蜡烛的方式,设计祭台摆设。神父提及,现任教宗不只一次提及有关祭台上蜡烛的问题,他说这富有传承。我说是得,这是源于圣殿敬礼中,奉祭时,点燃七只灯台。而这七只灯,均有从创世到末世的意义。这可以在真福团的网站上看到。此亦是另一位我的法国朋友,他曾经在我制作东方礼仪报告时,给予我许多东方礼资料的神父所一再强调的。这七只灯台,是拥有救恩史意义的。但这却需要礼仪培育进行深入解释,要不,又有多少人会明白呢?
进入圣堂,便可见到许多大学生,因为是在一所大学内,正在准备自己领受修和圣事。而对过,就是圣体小堂,许多师生在里面朝拜圣体。我想,一切言语均有所不足,还是与大家分享一下我所拍的相片吧。
约两点钟,我们进入他的办公室,一个小小的办公室,他结束了为中国神父补习英文的课程,与我们聊起另一位中国神父的需要。我们商谈,他亦给予一些建议,临近二点四十五,我们得要离开起程到大学的圣堂中看看。这是一间很是辉煌的圣堂,设计者采用了老风格设计祭台,更依罗马圣伯多禄大殿,以及一些大殿摆放蜡烛的方式,设计祭台摆设。神父提及,现任教宗不只一次提及有关祭台上蜡烛的问题,他说这富有传承。我说是得,这是源于圣殿敬礼中,奉祭时,点燃七只灯台。而这七只灯,均有从创世到末世的意义。这可以在真福团的网站上看到。此亦是另一位我的法国朋友,他曾经在我制作东方礼仪报告时,给予我许多东方礼资料的神父所一再强调的。这七只灯台,是拥有救恩史意义的。但这却需要礼仪培育进行深入解释,要不,又有多少人会明白呢?
进入圣堂,便可见到许多大学生,因为是在一所大学内,正在准备自己领受修和圣事。而对过,就是圣体小堂,许多师生在里面朝拜圣体。我想,一切言语均有所不足,还是与大家分享一下我所拍的相片吧。
2009年9月10日星期四
生病随想
好久没有更新自己的博客了。近来身体状况实在欠佳。外在的因素,内心的难受,重压着我这高大且瘦的身躯。有时想想为人在世,仅仅只是一口气息,一旦内外因素相加,再坚强的人,也会感到重压。可以想像,我这段时间的生活是怎样的?生病,是必然的,且应该的。或许病,能令人感受到多一点点。有时也想想自己所经历的事与人,多看看别人的美好的一面,我会很会心地笑着说:“美妙人生”,但当临着痛苦时,眼见一人孤单地躺在床上,身无旁人,一声电话响或许为一位病者都是一份安慰,但却没有,这时的心境变化却是“可悲的人生,无人问津”。生病,是磨练一个人意志的最好时刻,我曾经告诉我自己,自己的未来把握于自己的手中,哪怕是生病,亦是可以挺过去的。这段时间,每天拖着无力的病躯,让自己睁开迷糊的双眼读书。因为没有太多的时间为我,或许明年的今天,我早已在家里与亲友们团聚了。
想想也很有趣,在没有生病时,我到处走,无人肯束缚我于一处,因为那是我的人生自由;但在生病时,我不能到处走,要为人所束缚于一处,因为我是一位病人。以前蒋剑秋神父与我分享他在台北工作时,所经历的一次病苦,我当地只是会心一笑那样坦然,现在面对实际生活中的我,我想我所拥有的感受,蒋神父那时一定有。这就是游子生活的苦痛,这就是身居异域的伤楚。自己吃着药,拿着杯冰水,心却比水还更寒。
生病,让我看清了自己的无能;生病让我想起了家乡;生病让我思念起父母;生病亦让我更贴近于天主。我想,这是生病的意义与价值,这是我们人生生命的转折点。病魔,我感谢你!
2009年8月22日星期六
ordination to diaconate
今天我所居住处,有一位弟兄要被祝圣为执事。为这个团体而言,这是一件相当重要的事件。祝圣为执事,意味着那位弟兄在明年年初就可以被祝圣为司铎,而这个修会团体又会再添加一位新的司铎。很高兴,我与我的弟兄能获得邀请,为此次祝圣典礼辅祭。主教来自于要主办今年亚青节的教区,他有中国血统,弥撒前,我们与他很开心地交谈。他提及他的曾祖父母,由福建而来,以及一些他的过往。主教现任教于雅典耀大学,主授圣职圣事,但却不是由礼仪角度,而是由伦理以及信理的角度去看待这件圣事。
今天的礼节安排得相当融洽,虽然其中有些不尽人意处,但总体而言,是一台相当不错,且让人能体验在地若天的盛礼。在前些天,准备礼节时,我亦参与了礼节安排,司仪是来自于主教所在的教区的修士。他对礼仪了解不多,且对何时给主教礼冠,不太清楚。一般主教在坐下时,是需要头戴礼冠,在讲道时,在游行中,以及其它一些礼规指定的地方。我想我还是不要说太多,还是与大家分享一下让其它弟兄所帮拍的相片吧。(对不起,不知道为何,上传相片全倒过来了,请大家从最下面一张开始看吧!我这里为何老是乱码呀,真是奇怪!)
今天的礼节安排得相当融洽,虽然其中有些不尽人意处,但总体而言,是一台相当不错,且让人能体验在地若天的盛礼。在前些天,准备礼节时,我亦参与了礼节安排,司仪是来自于主教所在的教区的修士。他对礼仪了解不多,且对何时给主教礼冠,不太清楚。一般主教在坐下时,是需要头戴礼冠,在讲道时,在游行中,以及其它一些礼规指定的地方。我想我还是不要说太多,还是与大家分享一下让其它弟兄所帮拍的相片吧。(对不起,不知道为何,上传相片全倒过来了,请大家从最下面一张开始看吧!我这里为何老是乱码呀,真是奇怪!)
2009年8月14日星期五
meaningful visitation in theological centrum
今天为我而言是富有意义的。我有机会在一位菲籍神父的邀请下,参观他在马尼拉的办公室。Theological Centrum是一个提供奖学金的机构,据那位菲籍神父介绍,他们帮助了许多菲律宾教区的神父,修士赴罗马及西班牙深造。许多已经学成归国,并献身于教区的福传事业。与他一起在那机构工作的,还有其它几位司铎以及一位教区修士和几位助手。
经神父引领,我进入了他们的小堂区。只可惜自己没有带上自己的相机,因为这邀请是突如其来的,我根本没有意识到,便来到这了。起初神父约我时,只是说想见我,说说话。但却来到了他的办公室,且来到了他们机构的小堂。一进入小堂,就可以看到祭台,以及祭台上的六根蜡烛和中间的十字架。神父对我说,教宗一直期盼着保持祭台上六根蜡烛及十字架的传统,你也见过他在罗马举祭时,在圣伯多禄大殿的中央祭台上所摆设的。这让我想起,我自己赴澳门时在澳门的一个修会团体所见。这段时间,由于论文写作的因缘,我需要看一些书,神父便推介了教宗以前著的《礼仪的精神》一书予我看。与所见得作一对比,给我感受是教宗是相当尊重教会的礼仪传统,他的著作,无论在神学反省,还是在礼仪仪节的建议上,无不流露出他对教会礼仪传承的爱。但也由于他如此深爱着一些教会的礼仪传承,而被他人认为他是相当保守的。其实细读他的《礼仪的精神》一书,令我更多感受到的是,他支持礼仪改革,亦主张信友可以积极地,有意识地,充分地参与礼仪行动中去,亦声明本地化礼仪的重要性。但他却更重心地强调,礼仪是以基督为中心,人在基督内,因着圣神的德能,偕同基督向天父赞颂。人类的参与,是人类参与到降生的圣言中,在圣言中,藉同那为天主的圣言,因着圣神的德能,而归光荣于天主父。是天主在行动,人在参与。是教会在举行,是会众在积极参与属于他们的那一部分。看看今天的小圣堂,我知道了神父的心思。
参观之余,我亦在他们的图书馆中找一些书籍。真是个好去处,虽然图书馆不大,但藏书却也算丰富。不仅仅有礼仪学的,还有牧灵,圣经,传教,教会历等方面的书籍。当我提出是否可以借阅时,神父应允,并让我挑选贵机构出版的杂志《documentation service》数期,均有关礼仪相关课题,相赠予我。约三点左右,神父开车将我带到一所大学去参观在大学中的圣堂与祈祷室。真是一份朝圣之旅呀。大学的圣堂,相当华丽,祭台下方正中,供着圣施礼华神父的牙齿的圣髑,祭台底部以优质的木料雕刻而成,而在祭台底座上,更以大理石相盖。整座圣堂环绕着祭坛,祭台整体突出显示,虽然当时信友不多,但其设计者所拥有神学知识不言而明。圣堂正中的八角形天顶,更令人想起获得新生的会众聚首于此,圣堂变活了。而后,我们又去参以了两三处小堂,这些小堂均是为了给学生及老师朝拜圣体,举行忏悔圣事所用。神父很有兴趣地向我介绍一些在那所大学任教的神父及教授。
参观之余,神父提醒我应该离开了。因为他还有事需处理。不过我希望下次还有机会来此参观下。亦要带来自己的相机,要不真得觉得有点可惜。
经神父引领,我进入了他们的小堂区。只可惜自己没有带上自己的相机,因为这邀请是突如其来的,我根本没有意识到,便来到这了。起初神父约我时,只是说想见我,说说话。但却来到了他的办公室,且来到了他们机构的小堂。一进入小堂,就可以看到祭台,以及祭台上的六根蜡烛和中间的十字架。神父对我说,教宗一直期盼着保持祭台上六根蜡烛及十字架的传统,你也见过他在罗马举祭时,在圣伯多禄大殿的中央祭台上所摆设的。这让我想起,我自己赴澳门时在澳门的一个修会团体所见。这段时间,由于论文写作的因缘,我需要看一些书,神父便推介了教宗以前著的《礼仪的精神》一书予我看。与所见得作一对比,给我感受是教宗是相当尊重教会的礼仪传统,他的著作,无论在神学反省,还是在礼仪仪节的建议上,无不流露出他对教会礼仪传承的爱。但也由于他如此深爱着一些教会的礼仪传承,而被他人认为他是相当保守的。其实细读他的《礼仪的精神》一书,令我更多感受到的是,他支持礼仪改革,亦主张信友可以积极地,有意识地,充分地参与礼仪行动中去,亦声明本地化礼仪的重要性。但他却更重心地强调,礼仪是以基督为中心,人在基督内,因着圣神的德能,偕同基督向天父赞颂。人类的参与,是人类参与到降生的圣言中,在圣言中,藉同那为天主的圣言,因着圣神的德能,而归光荣于天主父。是天主在行动,人在参与。是教会在举行,是会众在积极参与属于他们的那一部分。看看今天的小圣堂,我知道了神父的心思。
参观之余,我亦在他们的图书馆中找一些书籍。真是个好去处,虽然图书馆不大,但藏书却也算丰富。不仅仅有礼仪学的,还有牧灵,圣经,传教,教会历等方面的书籍。当我提出是否可以借阅时,神父应允,并让我挑选贵机构出版的杂志《documentation service》数期,均有关礼仪相关课题,相赠予我。约三点左右,神父开车将我带到一所大学去参观在大学中的圣堂与祈祷室。真是一份朝圣之旅呀。大学的圣堂,相当华丽,祭台下方正中,供着圣施礼华神父的牙齿的圣髑,祭台底部以优质的木料雕刻而成,而在祭台底座上,更以大理石相盖。整座圣堂环绕着祭坛,祭台整体突出显示,虽然当时信友不多,但其设计者所拥有神学知识不言而明。圣堂正中的八角形天顶,更令人想起获得新生的会众聚首于此,圣堂变活了。而后,我们又去参以了两三处小堂,这些小堂均是为了给学生及老师朝拜圣体,举行忏悔圣事所用。神父很有兴趣地向我介绍一些在那所大学任教的神父及教授。
参观之余,神父提醒我应该离开了。因为他还有事需处理。不过我希望下次还有机会来此参观下。亦要带来自己的相机,要不真得觉得有点可惜。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