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2日星期一

反省



由于写论文的缘故,令我不得不翻阅一些中文书籍。这些书籍虽不算是什么经典,但却为我的论文写作很是帮助。也不由令我反思许多。尤其是人的价值在哪?记得以前看过一些相关人生课题的书籍,尤其是在人生哲学方面。现任辅大校长黎建球教授,以及已退休的邬昆如教授,对于人生的哲学反省却有过专著。但却有异曲同工之效。自己曾经接触过许多青年,包括现在,有时仍会在上网时,向我提出一些青年的问题。无论是性爱,还是生活,无论是工作,还是休闲,无论是学业,还是游玩,乃至他们非常内在的感受,均很愿意与我分享。自然,我的专业并不是青年辅导,但有许多青年对我说,看了我的电邮后,他们知道了一点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其实,人的价值,除了其自身存在的必要价值外,另一方面,价值体系的建立则在于自己对他人的关系。这是相当重要的课题。记得自己曾经读过一本法国礼仪学者的书中,他就将作为基督徒的人生观划分为:学识,指的是神学以及一系列信仰的培育;礼仪,将所学来的神学,以身体语言,由心而发地,偕同基督,天人唯一中保,藉着圣神的德能,连同整个礼仪会众,参与光荣天主的行列,从而加入救恩的行列;生活,指伦理化的生活,让生活成为见证。由其看出,其实神学研究只是基础,而神学思想不仅只是思想,它必须被实践在对天主,对他人的礼仪与生活中。这是两个幅度,但对天主,与对他人的幅度,本身又具有内在的联系,而这份联系便是见证,让在礼仪中所领受的,成为基督徒生活的泉源与高峰。这亦是礼仪宪章所一直强调的,更是礼仪改革所提倡的中心所在。参加礼仪庆典,面对生活周遭,是基督徒生活的定向,而学识的深入认知,则让我们更清楚明白我们自身的意义价值,这是理论基础,而实践就在于另外两个幅度。所以,有时有人对我说,学礼仪不就是学一些礼节吗?到现在为止,还不只一位在外留学的神父这样对我说,我只能一笑置之,将礼仪想成礼节,其根源在哪,是未曾好好体味一下我们的信仰内质在哪?
将礼仪视为礼节。或许是受以往礼仪礼规化的影响,但更是对礼仪作为基督徒生活的泉源与高峰的误解,不难看到,许多在礼仪上的偏差,实质上却是对神学反思的偏差。每每看到这些,我总有一点心疼的感受。本来是成为体系的,整合整个基督徒人生的体系,却这样地分离,有时真是痛心。神学反思永不可独立于礼仪与基督化的生活。礼仪与基督化的生活亦离不开神学性的反思。三者相辅相成,共同勉进的。人为人的价值之一,就是能站立于天主前,以及站在人前。所谓站立,便是崇敬上主,以及施爱众人。诚如中国文化的精神般,无外乎含括于礼记大学篇中的那几个词:亲亲,仁民,爱物,还有一点,敬天。敬天放在最后,因为是由前三者而来的。可以说是高峰,不能一味敬天,而失去了亲亲,仁民,爱物。一如神学向度,中国文化的向度,亦给我们相当大地扶助理解教会神学的向度以及内在的关系。

没有评论: